庞光垚:奋斗是成功的捷径
文章类型:梧院人物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3-04-17  点击次数:16448

   星期天的早晨,软件开发中心里的高性能计算机群发出“嗡嗡”的运行声,一名年轻的男教师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不停飞快地跳动,完全陶醉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似乎周围的一切与之无关。他是庞光垚博士,我校2006级校友,现任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优秀科研工作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横向项目10余项、广西高校中青年项目1项和梧州市商新区产学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市级项目4项。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公安“天网”视频大数据平台、监督局的档案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和数字西江建设等实际应用场景。


庞光垚博士


宝剑锋从磨砺出

    2006年,庞光垚考入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2010年,他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加入软件开发中心科研团队。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电子科技大学数件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深造学习。2013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庞光垚选择回到母校任职,成为梧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十年间,他步履不止,角色不断更迭,肩上扛起的责任越来越重:从一名普通的专任教师到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再到广西高校智慧行业软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机器视觉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广西一流学科方向带头人。一路走来,他始终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奋斗的姿态激扬青春,用勤奋与汗水不断书写个人奋进的篇章。

    2017,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庞光垚考取陕西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前往1600多公里以外的西安继续深造。学业、家庭和工作的多重压力,让庞光垚博士的求学之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读博的生活“痛并快乐着”,令庞光垚印象最深刻的是博士期间第一次撰写论文的经历。他反复修改,不断和导师以及同行们讨论,事后装订的讨论草稿竟达厚厚的五本之多。可是,百密仍有一疏,在论文修改截止日期的前一周,他突然发现数据缺少了一个约束条件,需要重做所有实验。几乎使用集群所有机器同时训练,连续在实验室连轴工作了四天三夜,终于在截止日期按时提交了论文,读博期间第一篇论文《ACNN-FM- A novel recommender with attent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factorization machines》成功发表 。

   在庞光垚看来,科研要务实更要创新,突破键技术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将会推动一个领域的发展,是极大的挑战,也能带来满满的成就感。科研是需要长期钻研、长期付出和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问及对科研难题的看法,他坚定地说道:“只要理论上是可行的,所有的难题终归是有办法解决的,a路径不通,那还有b路径,c路径,总归是会解决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


庞光垚博士

    目前庞光垚主要研究深度学习、推荐系统、自然语言在大数据处理的应用,并在这些领域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2021年,庞光垚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他提出了新颖的想法,并融入创新技术,满怀信心地整理资料却因没有具体结合区域重大需求没有获批。吸取了第一次申报失败的教训,在第二次申报时,庞光垚着眼于广西和梧州等区域发展的研究,他发现船运贸易之间的沟通多运用微信、电话等传统方式,既没有保障又难以形成具体数据进行分析,他当即着眼于船货匹配的相关研究。2022年的8月份他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船运环境下面向多目标联合优化的深度强化推荐方法研究》成功获批!问及获批后的心情时,他淡淡地笑着说:“没有申请成功之前觉得很难,成功之后就会觉得也没有那么困难了。”
   近年来,庞光垚在科研的道路上坚持不懈,默默耕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用自己的科研不断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例如,他在数字西江船货匹配的研究和建设中,克服了标注数据不足和复杂业务场景约束过多所导致的系统性冷启动难等问题,突破了深度强化学习船货匹配领域的局限,为西江复杂环境下船货匹配的信息过载、空载率高和货物滞留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研发中药制品智能显微鉴别系统,首次在行业和学术界建立了4万中药显微图像样本库,系统已可智能识别一些典型中药细胞特征。

     从事项目开发和科学研究10余年,庞光垚也有自己对科研的感悟。既要科学严谨,也要思维活跃。同时也要与不同方向、不同行业的人进行交流。紧跟国际前沿,获取新的灵感。为此,他每天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浏览科研热点和阅览最新文献,以确保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方法与时俱进。他说道:“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就与智商的关联并不大,首要方向要对、方法要对,重点要勤奋。”在工作忙碌时,他同样也会面临焦虑,但他有一套自己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番茄工作法,按时间片段去分配工作任务。一个时间段只处理一个事情,减轻心里和脑力负担的同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为学子点亮一盏明灯


庞光垚博士在指导学生(左一)

    作为老师,庞光垚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法。在课堂上,他不仅教学生们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庞光垚常与学生讨论、交流科研问题。“有时候他们还能帮我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是给我启发。”他自豪地笑着说。“庞老师是幽默的、大方的、开朗的、上进的,工作上十分认真。尤其是我们学生在项目上或是学习上遇到问题,老师也会很认真帮忙解答。在一起做项目过程中,我不仅感觉我的眼界变得开阔了,受老师影响,我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2020级软件工程1班陈一锋说道。

   在谈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庞光垚认为作为大学老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如果只做教学,不做科研,就不能帮助学生们打开视野,传授的知识,就会过于片面,而只做科研,不做教学也会失去讨论交流和获得启发的机会。
   作为师兄,庞光垚希望学弟学妹们规划好人生路,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向,努力专研,将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收获。在未来,庞光垚及其团队将会继续以服务区域重大需求为目标,从数字西江、智能仪器制造以及智慧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出发,继续脚踏实地,守正出新,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更好的成就。



版权所有©爱游戏ayx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桂ICP备05000941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0601-20   桂公网安备 45040302000045号
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地址: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 校内实验楼三楼
 招生就业办公室电话:(0774)5841064、5833920、5831555